热搜词

首页 > 国信咨讯 > 资讯详情

主汛期到来,自然资源部就近期地灾防治工作提

发布时间:2021-08-31 阅读量:4151
为在主汛期到来之际再动员、再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6月1日下午,自然资源部在京召开2021年第一次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调度会,部署下一阶段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凌月明出席并讲话,部总规划师许大纯,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之俊出席。

据悉,今年1~5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726起,造成6人死亡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225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73.9%、42.7%。

会议指出,地质灾害防治取得好的开端,但绝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和懈怠。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主汛期东北、华北、黄淮、江南、华南、西北及西南等地部分地区雨情较重,地质灾害风险仍可能增加,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日趋严峻。6~8月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高发期,随着近期各地陆续进入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时段已经到来。

就做好近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要求:一要保持清醒头脑,压实各项责任。各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主动向省(区、市)党委、政府汇报有关情况,积极争取支持,压实地方和相关部门责任;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做好本职工作,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检查落实各层级、各环节防灾责任;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精准作出地质灾害气象预报;继续做好应急避险演练等工作。

二要加强地质灾害调查,夯实防治工作基础。要持续关注“三大关键问题”,继续强化隐患综合遥感识别,今年要完成高中易发区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对发现隐患及时落实防范措施,同时要对已入库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复核,新增入库、销号出库,确保库内数据动态更新和科学准确;加快推进全国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持续推进1∶5万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重点区域1∶1万调查评价,特别是对人员密集区、高风险区的调查、排查和风险防控工作要常抓不懈。

三要推进“人防+技防”,切实提高监测预警能力。要继续跟踪推进“人防+技防”监测预警工作,推动普适型监测预警仪在报警“阈值”上取得突破。同时“人防”仍是目前重要的防灾减灾手段,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夯实群测群防体系,落实责任、拧紧发条、防止松懈。要发挥驻守技术队伍骨干作用,提升“人防+技防”体系下群测群防员的工作能力。

四要加强综合治理,提升防御工程标准。要继续高度重视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营造地质灾害防治良好环境,创新管理、攻坚克难,做好治理项目前期的准备工作,改进项目管理方式,加快工程进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要结合乡村振兴、生态修复等做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搬迁要发挥地方政府能动性加快推进,也要在做好基础工作前提下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对已经完成工程治理的隐患点,要开展“回头看”工作,及时修复修补清淤,确保治理工程项目长期有效发挥作用。

五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形成防灾减灾合力。各地要加强与住建、交通、水利、文旅、应急、能源等相关部门沟通,形成合力,最大程度降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山西、江苏等19个省(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分管负责同志等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转载: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文章(主汛期到来,自然资源部就近期地灾防治工作提出这些要求)

热门资讯

换一批

推荐

换一批
  • 新型小流域入户预警系统

    新型小流域入户预警系统是基于小流域山洪突发特点和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研发的新型山洪监测预警系统。针对山洪灾害防御时间短,预警信息传递难度大,基层防汛责任人体系脆弱、公网和市电防洪标准低、设备管护困难等问题,开发的新一代山洪预警系统,全面解决了山洪防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实现预警信息“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该系统由简易雨量站、简易水位站、入户报警器、预警信息屏、防汛呼叫器和无线中继站等设备组成。
    2021-09-01
  • 智慧水文监测解决方案

    推进水利现代化要从水文智慧化开始。实现水文智慧化,要以实现国家水文站智能化为建设为重要标志。水文站网是获取江河湖泊水文数据、解决新老水文问题的基础支撑。我国水文站网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平衡、监测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充分应用遥感、遥测、视频解析等先进监测技术手段,加强不同气候和水沙条件下水文要素自动监测技术和自动监测装备应用。 国信华源充分采用当前水文自动监测监控先进技术和标准化运管流程,使水文测站达到全要素、全自动、全过程、高精度、高频率、高适用,充分发挥水文监测站的“耳目”“尖兵”作用,为数字孪生和四预系统提供可靠数据基础。
    2024-01-24